王宇琛
霜降是秋季的临了一个骨气,亦然秋冬过渡的骨气,一般在公历10月23至24日之间。季节诊治的伏击记号之一是水的样态变化,《国风·豳风·七月》有“九月肃霜”之说,深秋时骨气肃而凝,露结为霜,早霜的出现昭告东谈主们秋日将逝,全年中日夜温差最大的时段随机到来。霜降骨气后,户外气温骤降,烟霏云敛,天高日晶,秋景逐渐谢幕,凛冬徐徐登场。
繁霜降兮草木零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,霜降一候“豺祭兽”,经由一秋的“贴秋膘”,小动物大多膘肥体壮,在冬寒快要之际,豺运转大量捕食猎物以御冬。豺“杀兽而陈之若祭”,会将捕到的猎物摆列一番,犹如东谈主类举见礼敬当然、祀奉六合的庆典。霜降二候“草木黄落”,霜降时节已是深秋,在寒霜肃杀之下,一些草木枝杈枯黄、雕零,另一些尚存枝端的叶片经霜后呈现万山红遍、层林尽染的胜景。霜降三候“蛰虫咸俯”,跟着凉气凝重,蛰虫齐折腰不食。从秋分二候“蛰虫坯户”到霜降三候“蛰虫咸俯”,经由巧合一个月“修理流派”“囤储物质”等忙绿责任,动物运转不动不食,参加就寝景色。
霜降是独一以“霜”定名的骨气,“霜降”动作一个古典意想也深受中国文东谈主嗜好,屈原《远游》就有“微霜降而下沦兮,悼芳草之先零”,唐东谈主刘长卿《九日登李明府北楼》咏叹“霜降鸿声切,秋深客想迷”。从字面来看,“霜降”给东谈主一种霜“从天而下”的嗅觉,正如民间常言“下霜”一般,但其实霜是一种依地而生的冰晶。笔据欢娱学界说,霜是地表温度下落至0℃及以下,近大地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,在大地或近大地物体上径直凝合酿成的渺小冰晶。若是近似的风物出当今高空的话,常常是欢娱学言称的“霰”,系一种大气固态降水。古东谈主常以“霰”和“霜”近似,而将两者并举。《枫桥夜泊》中人所共知的名句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”,其中的“霜满天”可能真确指代的是“霰满天”。
农谚云“霜降杀百草”,霜与农业坐褥密切有关。秋季的第一次霜称“早霜”或“初霜”,春季的临了一次霜叫“晚霜”或“终霜”,从终霜到初霜的时段遐想为农业上的“无霜期”,这是喜温作物的滋始终,亦然农民采集播布、惩办和成绩农作物的时辰。相干于霜这种当然天气风物,“霜冻”专指一种农业欢娱灾害,若是在比较轻柔的日子里气温一刹下落,以至农作物植株里面水分结冰,细胞就会受到浮松而死字。发生霜冻时未必追随有白霜,白霜也不一定会激励农作物霜冻,真确挟制农作物滋长的是“冻”而非“霜”。
霜打蔬果分外甜
民谚“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”,霜降正巧秋末,是乐享“秋实”与“补嘴空”的好时节。与其他果蔬比拟,柿子在“霜降好意思食名次榜”中可谓名列三甲。朔方俗话云“七月红枣八月梨,九月柿子赶上集”,资历秋露凝霜的浸礼,柿叶红若霜枫,枝端朱实累累,给忽视深秋带来明艳与丰充的颜色。由于枝柔果重,柿子必须在半熟稍硬时摘下,故民间有所谓“霜降不摘柿,硬柿变软柿”之说。脱涩后的柿子皮薄肉鲜味好意思,清热润肺生津,自古于今不乏嗜食的拥趸。
蔬菜名义如能应时适量结霜,就可借当然之力索求出植株内的糖分,酿成霜降时节特有的适口。其旨趣在于,植株在气温骤降时会开启“防冻保护模式”,将体内淀粉调动为糖分,使蔬菜滋味变得愈加清甜可口。古东谈主早就发现了霜打菜的神秘,农谚有“霜打蔬菜分外甜”的说法。朔方地区常见的“过冬菜”大白菜尤得霜打之意趣,经霜的白菜用来腌渍酸菜,光线澄明,滋味芳甜,若是阑珊霜打的磨练,渍出来的酸菜不但鲜好意思不足,后味也总嫌苦涩。
红薯、芋头、栗子、萝卜等富含淀粉的蔬果在保暖时也积存下宽裕的甘甜。霜降前后稳当成绩食用红薯和芋头。农谚曰“寒露早,立冬迟,霜降收薯正稳当”。清时,岭南有霜降“打芋煲”的饮食习俗,孩童捡拾瓦片砌成中空浮图,从里面点火,烧红后毁塔煨芋而食之。栗子是霜降进补的佳品,南宋诗东谈主陆游深谙其中三味,留住了不少神往的诗篇。关联词最颠簸东谈主的,如故他晚年所作《夜食炒栗有感》,以及《老学庵条记》中炒栗能手李和的故事。繁荣兴旺的炒栗不但钩动陆游的年华如梦感,更交付了他关于故国江山一统的拳拳之想。
重阳赏菊登高处
天谈不言,而品物亨、岁功成,东谈主们通过节庆活动对当然与农事的时序变化作出复兴,抒发我方的形式与信仰。“霜降本年已薄霜,菊花开亦及重阳”,重阳是发生在霜降骨气前后的紧要节日,本年的重阳节更与霜降日前后相邻,一些习俗亦有互通。曩昔东谈主们敬佩“重九”日阳气盛极而衰,酿成在郊外登高避忌,宴饮祓禊,祝贺求祥等节俗。清代北京地区陆续了重阳节登高宴饮的古俗,如《帝京岁时纪胜》纪录有九月都东谈主“辞青”活动,“治肴携酌,于各门郊外酣饮竟日。”这种庆典性的秋游活动与上巳节“踏青”相对,意味着大地草木摇落,东谈主们行将入室隐居。
北京自古是多元文化救济的要冲,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与华夏节日调换救济,酿成了北京东谈主重阳节登高吃烤肉的独有节俗。《燕京岁时记》中,京师流行九月初九到西山、蓟门烟树、欢然亭等风景宜东谈主的城郊烤肉并赋诗饮酒。据民国亲历者回忆,烤肉需要佩戴有益的铁炙子、肉和佐料,游东谈主在郊外挖坑架起炙子,燃料当场取材,多是捡拾来的松枝松塔。待松烟弥散,肉香扑鼻之时,就着海淀名酒“莲斑白”割腥啖膻,起身游目骋怀,看芦花满塘、鸦栖老树,又能登临送目,怀古凭吊,诚为重阳之快事。
季秋之月草木黄落,惟有菊花凌霜怒放,古代仙谈方家视菊花为“延寿客”,东谈主们热衷在重阳日以菊花祈求益寿延年。在东谈主烟辐辏、贵胄云集的都市,重阳节赏菊、食菊习俗又获取进一步发展。据《东京梦华录》,北宋汴梁城的商家用大片菊花笼罩酒楼进口,“齐以菊花缚成洞户”。到了清代,或为吸收顾主,或为世东谈主观赏,茶室和高贵之家以成百上千盆菊花堆叠成菊花山子、菊花塔,蔚为壮不雅。该俗守旧于今,当今各大公园仍有开办大型菊展的活动。
古俗重阳节惯饮菊花酒“以消阳九之厄”,至近代酿菊花酒的习惯如故流传未几。不外到了秋冬之交,北京各大饭庄纷纷推出“菊花锅子”荐新,与菊花酒有异途同归之妙。这是一例以菊花入馔、以暖锅滚汤涮熟的汤菜,负责的商家用排骨吊的高汤作念锅底,在滚沸时倒入切得极薄的鱼片、虾仁、鸡片等,临了浇上一盘白菊花瓣,一烫即熟,以汤奉客,菊香绕舌。如今各地推出“万寿菊花锅”,以涮肉为主喝汤为辅,又汲取黄色菊花下锅,不错说是民国“菊花锅子”确现代发展。
祀迎霜降家国安
霜降百物肃,为顺应肃杀之气,古代社会有霜降操练演武的轨制。纛是古代军旗,古代军事活动中多要致祭旗纛。明初朱元璋在寰宇实施祭旗纛神的官方祀礼,条款各处守御官在公廨后立庙设军牙六纛神位,在每年的惊蛰和霜降折柳举行春秋两祭。这种霜降演兵的祀仪在河北、浙江、广东等地广为流行。一般来说,官兵在霜降前一日治装、操刀兵演练,叫作念迎霜降。霜降日今日在庙宦官祭军牙六纛之神,放枪炮,称为“打霜降”。旧时西南地区还有“文边重在迎春,武边重在迎霜降”之说。“沙场秋点兵”,有东谈主把霜降称为中国古代的“军东谈主节”,霜降阅操,尚武卫国,同期含有撤废不详、败国丧家之意。
《诗经》所谓“十月涤场”,也即是在主要农事活动为止后作念好耕具和劳顿时局的终局责任。霜降时节,农事将毕,民间有“洗镰”的习俗。东谈主们将镰刀等耕具计帐干净、收纳保存,以示农事将闲。秋日干燥少雨,草木大多干枯,易激励失火,在偶过剩闲的霜降骨气,许多场所都有计帐易燃物、修建防火线的传统。
霜降骨气,六合霜华尽染,东谈主们享受“秋实”的丰厚甜好意思,登高遍览万里秋色,在庆典中感德拖拉破坏,绘就一幅慈祥的晚秋长卷。
【作家单元:中共北京市委党校(北京行政学院)】